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 > 行业资讯 > 正文

“馅饼”还是“陷阱”?“免费赠险”谨慎领

“您有一份免费的保障待领取”“现在领取,就可免费体验30天门诊保障”……你是否见过类似的广告或收到过类似的短信?值得注意的是,看似免费的“馅饼”,实则很可能暗藏陷阱。

“您有一份免费的保障待领取”“现在领取,就可免费体验30天门诊保障”……你是否见过类似的广告或收到过类似的短信?值得注意的是,看似免费的“馅饼”,实则很可能暗藏陷阱。

据了解,此类业务被称为“魔方业务”,也就是保险公司通过免费赠险或以低保费、低保额、高免赔的保险来吸引客户,进而引导客户“升级”保障或投保其他保险。

业内人士提示消费者,不要仅因为“首月0元”“免费保障”等营销宣传套路,就轻率购买自身不了解、不需要的保险产品

“免费赠险”暗含套路

“我在网上领了一份免费的保险,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开通了自动续费,第二个月开始就需要支付上百元的保费,到发现的时候已经被扣了几个月的保费。”消费者小王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。

记者注意到,有类似经历的消费者远不止小王一个。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检索“免费赠险”,有超过600条投诉,既有传统保险公司,也有部分互联网平台,涉及到的保险主要包括医疗险健康险意外险等。

从投诉情况来看,有的消费者是领取了免费或保费较低的赠险,但在免费体验期过后,被自动收取高额保费,还有消费者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免费赠险。

为何消费者会在不知道的情况下被赠险?以黑猫投诉平台上一款被投诉较多的某保险公司一款产品为例,记者致电其官方客服,客服表示,该产品是公司免费赠送客户的交通意外险,客户在扫码共享单车、停车场缴费等场景下,有可能会被赠险。不过,对于公司如何获取消费者的个人信息,客服并未进行过多的解释。

对于如何取消该款产品,客服表示,客户可以使用其官方APP自助退保,或者联系人工客服进行退保。

为保险公司吸引客源手段

业内人士介绍,此类业务在业内被称为“魔方业务”,是保险公司通过免费赠险或以低保费、低保额、高免赔的保险来吸引客源,进而引导客户“升级”保障或投保其他保险。

“这是保险公司获取客户的一种手段,通过赠险与客户取得联系,进而向客户销售其他保险产品。”一位保险经纪人告诉记者,“对于这类产品,一定要了解清楚它如何续期,是自动扣费还是到期自动结束,避免造成经济上的损失。”

不过,此类行为可能存在诱导销售的问题。原海南银保监局曾发文指出,商家借助互联网平台、APP或者二维码等网络场景,以“1元保”“首月1元”“免费领取”“抽奖获取”等方式推广,给消费者造成付出极少金额获得保险优惠的错觉;购买时自动扣款提示不突出,消费者后续自动续费感觉突兀。

实质上,这种营销方式只是将保费分摊至后期,消费者并未真正享受到优惠,而销售时商家未将此情形告知消费者,侵害了消费者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,易引发消费纠纷或投诉。

监管出手整治

记者注意到,保险公司“魔方业务”存在的问题,已引起监管部门的注意,部分地区已经出手整治此类现象。

记者从业内获悉,近日,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深圳监管局向辖内各财险公司下发《关于个别短期健康险业务中存在问题及相关风险的通报》,指出短期健康险业务中存在的风险和问题,并要求相关公司进一步自查整改。

更早之前,原北京银保监局办公室发布《关于专项整治北京地区互联网保险营销宣传有关问题的通知》指出,保险公司、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应全面停止在北京地区发布存在过度营销、诱导消费问题的互联网保险营销宣传广告。包括但不限于“首月1元”“1元升级”“免费赠险”“实物抽奖”“限时停售”等诱导、误导性的内容,以及存在广告标识不清晰、关闭按钮不显著、整屏诱导点击等问题的广告。

多地监管部门也多次发布风险提示,在保险营销中,有以“首月0元”“免费保障”等为噱头的误导投保“套路保”行为。提示消费者不要仅因为“首月0元”“免费保障”等营销宣传套路,就轻率购买自身不了解、不需要的保险产品。

编辑:于红波

来源:中国证券报·中证网 作者:陈露

温馨提示:上市险企“期中成绩”料同比改善。最新动态随时看,请关注金投网APP

相关推荐

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第三方投稿,投稿人在金投网发表的所有信息(包括但不限于文字、视频、音频、数据及图表)仅代表个人观点,不保证该信息的准确性、真实性、完整性、有效性、及时性、原创性等,版权归属于原作者,如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,请来电或致函告之,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处理。金投网发布此文目的在于促进信息交流,不存在盈利性目的,此文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,不承担任何责任。未经证实的信息仅供参考,不做任何投资和交易根据,据此操作风险自担。侵权及不实信息举报邮箱至:tousu@cngold.org。

保险频道INSURANCE.CNGOLD.ORG